第(1/3)页 监生们的官职有大小,但品级皆一样,军饷也相同,想要晋升品级完全看个人表现,而表现如何,则由锦衣卫密探上报,皇帝评估。 这点朱慈烺和一千名监生明确的表示过。 同样也警告过他们如今已入军职,一旦徇私舞弊,那可是要行军法的。 众人对皇帝的话都不怀疑,暗道上了贼船,这要是出了纰漏,恐怕小命都得掉。 随着一队队的老兵监生和各卫所的千户百户,开始离开前往各卫所,整个宣府都沸腾了起来。 离得近的军户们,得知消息后是喜极而泣,跪在地上嚎啕大哭。 这次朱慈烺不单单只打算整顿卫所,而是打算将大同府全部变为军镇,所有民户也全部编为军户,也没有其他什么匠户之类。 所有人都能科举入士。 大同各州县的那些绅士地主,同样要和千户百户一样,没收田产宅院粮食盐巴,以及耕牛等。 愿意去京城的可以来宣府集合,不愿意去的自行离开,反正不要待在大同,至于不愿意搬抵抗的,一律以勾结汉奸论处,抄家灭族。 结果自然是老老实实的打包搬迁,但除了极少数,大部分都选择去山西。 怕文人不够,朱慈烺又派卫进前往山西各地招募,举人优先,秀才也可,年龄二十至四十岁,待遇也一样。 这使得一些久试不中的举人,一些寒门秀才,纷纷拖家带口杀往大同,先过一把当官的瘾再说。 反正大家都这样,又可以继续考功名,也不会遭到其他文人的鄙视。 对于各卫所的权力,朱慈烺是限制的死死。 比如百户,除了执行上面的命令,或者有外敌时,聚兵御敌外,平时和普通军户没啥两样。 该种田种田,没有任何多余的权力,要别的军户帮忙种田也得雇佣。 文人试百户,权力要稍微大一些,除了每年收粮,上报新生人口外,平时负责调解军户之间的矛盾。 但也仅限于调解,没有权利处置任何人,若出现偷盗抢劫杀人等恶性事件,也只能先将人控制起来,上报千户所。 而千户所同样要上报卫城,由卫城中专门设立的办案部门前去调查,然后再上报都司裁决,若是死刑,都司必须在派人下来核实调查,最后上报京城军法总监审批。 是的,每个卫和都司,都会成立四个分监,御马分监负责管钱粮和军饷发放,军械分监管理武库。 军政分监这里只负责查案,军法分监负责判案,而各卫各分监的负责人,除了办案的军政分监由捕头担任外,其余三监负责人同样为文人。 也只会给各都司派一名总管监督太监。 各监可以各自招募一些捕快文书,从八品或正九品武官职,要不要考科举,就看个人本事了。 千户,卫指挥时同样也只是个空架子,负责掌管大印,监督上面的政策落实。 以上人员,都是正职军人身份,领俸禄,犯了事儿也自有军法约束。 而小旗总旗和普通成年男军户,则属于准军人,平时受民法管束,战时受军法。 未成年人和女人则受民法约束。 每个百户堡,所有达到要求的男人,每年都要集中训练一月,由百户,总旗,小旗负责训练。 训练时不得打骂,每人可请假两天,但考核合格者,每人每年会奖励一两银子。 而每个百户堡凡超过十人不合格,百户一年的俸禄全部取消。 考核自然是由在职的军人来考。 准军人全部为长枪兵和刀盾手,武器甲胄自备,同样属于考核范围。 你要是连杆长枪都没有,那不用考,肯定不合格,你要是长刀缺口太多,又全是锈,也肯定过不了。 有没有甲胄倒是影响不大。 ……… 怀安卫。 位于宣府以西九十余里,所以除了宣府三卫外,是一众老兵将领,监生最先抵达的一个卫了。 加上怀安卫指挥使带去的五十家丁,足足近千人,浩浩荡荡开进了卫城。 “刘同知,什么时候分田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