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四章 提高警惕-《一品寒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更不要说洪武帝朱元璋了。

    人家还是个乞丐出身呢。

    比刘邦的家底儿都不如,要啥啥没有。

    严格的说,朱洪武干的事儿,比刘邦还要辉煌得多。

    刘邦有些摘桃子的嫌疑,后来遭遇白登之围,挺憋屈的。

    朱元璋可是几次派兵打进瀚海去了。

    其实,一个人能不能出头。

    什么出身,什么学识,什么底蕴,都只能决定一时。

    并非影响终身。

    长期来看,还得讲三点。

    适应、学习,运气。

    先天不行后天补,三者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要不然,时势造英雄都轮不到你!

    “三叔此言,对了一半!”

    “落阳山收留的那帮犯人骨干,现在都跟着赵归一混了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目光短浅,只图一时畅快。”

    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,确实长久不了。”

    沈麟喝了口清茶,有意指点道。

    “但是,杨成良不同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注意到情报中提到的几点。”

    “他编练的十万新军,择用良家子,分田分地,家属养之。”

    “单单这一条,就足够收拢人心,稳固根基了。”

    “短短几个月,手头多了五千铁甲骑兵,他还不愿意掺和到赵归一的大战中去。”

    “可见其眼光长远,跟官军决战的意志并不强烈。”

    “再,他趁机攻打太原西南诸县,及时拓展空间。”

    “足显其战略眼光的不凡。”

    “杨成良,堪称枭雄也!”

    “可不好对付。”

    众人无不心生凛然。

    这般对手,内政稳固,部众敢战。

    如今连主脉沈家和老庄家为了铁矿石,都不得不跟他交易。

    最后的物资短板,杨成良也补全了。

    他手下的兵马不滥杀,农耕、工矿发展良好。

    再拓宽近十个县的战略回旋余地。

    辽军怎么样,咱们不知道,暂且不谈。

    单单官军想要进剿杨成良部,可就难了。

    梁自忠沉吟道。

    “这家伙了不得,黏上猴毛就能上树了。”

    “老沈家,老庄家这是……唉,帮助杨成良夯实根基啊!”

    “大人,我们铁城绝对不能掺和进去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