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八章 公共马车-《一品寒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想种精粮都不成。

    不敢冒险啊!

    农牧司不得不把今年的希望放在露水谷。

    沈麟推广红薯种植的提议,都被他俩强烈否决。

    军屯的,您种啥都可以。

    农场这一块,总得让咱们做主吧?

    咱们要种秋小麦。

    您不是说施加了鱼骨粉和那什么磷肥。

    小麦产量翻倍也没问题么?

    咱们就大力伐林开荒,争取再整出五万亩梯田来。

    秋天真能收获上十万担麦子。

    呵呵,不动用库存也差不多够了吧?

    新城的建设也进入了尾声。

    人多力量大,新军营和学校是最先建好的。

    现在收尾的是几条街道的居民楼。

    天气暖和了,水泥干得快,施工进度可观。

    山里寄养的孩子三万三千多名。

    已经被陈梁的水军分批接回来了。

    这些孩子全部入住新校区。

    泸水铁城的人口一下子逼近了九万大关。

    娃娃差不多就占据了三分之二。

    王成俊和朱大有着急啊!

    原来的两位里长,都当了好几个月的正副司长了。

    这么庞大的人口,光吃存粮怎么行呢?

    即便是有不限量的鱼肉补充。

    铁城的田地不产出精粮,怎么也说不过去。

    他俩和一帮农牧司官员,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堪比县令的高额月饷。

    目前的田地,同样施加了鱼骨粉,长势很好。

    春小麦能收获三万多担。

    如果露水谷的秋小麦也有稳定收获。

    地里有粮,才心不慌。

    库存再多,也禁不住消耗。

    沈麟只有报以苦笑。

    他完全理解这个时代农人的心思。

    算了,一步步来吧!

    这次下山,为了体验新修的盘山水泥道。

    他特意试坐了工坊新出的运输马车。

    这种带有轴承,杜仲胶轮胎、转向舵和铸铁鼓刹的新式马车。

    只需要四匹挽马,就能拉动五十担的货物,跑得飞快。

    当然,上山下坡,以及泥泞道路肯定做不到。

    拉三十担是最标准的。

    以往的双轮大马车,也能达到这个载重。

    可只能走最平坦的官道,差一点就得找人推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