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六二六章 工业机器人-《我的一九八五》
第(3/3)页
1988年,蒋新松主持研发的中型水下机器人“瑞康四号”交付我国南海二号石油钻井平台使用。
1992年,波士顿动力公司由马克·雷波特成立,开始研发机器人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1997年3月,蒋新松院士不幸病逝,被尊为“中国工业机器人之父”。
经历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历程,工业机器人公司和各种工业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,虽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,但市场份额较小,价格昂贵,工业机器人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,不被投资者看好。
官方资料显示,1992-1995三年间,我国共进口工业机器人566台;1996年,我国从日本进口的工业机器人就达到930台,耗资7.6亿元,每台均价约800万元。
从国外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在合资汽车公司的焊接、喷漆等生产线上。
在国内,买一台工业机器人不如招聘1000个工人划算,不仅能让这1000个人的家庭生活发生改变,还能解决这1000个人的就业问题。
机器取代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,但大量使用机器人会造成工人大量失业。
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外商在国内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之一,工业机器人短时间内在国内没有市场,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领军人物,没有在曙光自动化研究院成立机器人研究所。
孙健哪能不知道机器人在未来的广泛用途?但不能什么行业都进入,不然就成了无所不能的怪物。
前世,中国机器人产业超过日本,走在世界的前列,没有被人掐住脖子。
1997年3月,蒋新松院士突然病逝,国内还没有一家机器人公司,工业机器人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。
喜欢我的一九八五请大家收藏:(xiakezw)我的一九八五
第(3/3)页